- 你以为它只是做大件物流公司
- 1700吨大件在散杂货公司整机
- 大件物流原来这样富有智慧!
- 大件太大没法吊?我们可以用
- 大件货物标准集装箱装箱
- 跨省大件许可路上的“红牛”
- 雪天运输大件,怎样才能有效
- 确保大件货物运输安全的有哪
- 大件货物超长、超宽、超高、
-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等级的划分
- 手机:
- 18663927888
- 电话:
- 400-966-8687
- 邮箱:
- 18663927888@126.com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长江中路196号
由于视野的局限性,在我平台编发的“细数中国的海洋研究机构”一文中,对于分布在其他行业的海洋研究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遗漏,其中就有交通运输部下属的研究机构中部分与海洋相关。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就来谈谈这个方面的话题。
交通运输部负责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立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优化交通运输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节点布局,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负责组织拟订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政策,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拟订铁路、公路、水路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指导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等等。
鉴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三大战略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交通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水路运输、跨海通道、航海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海上应急救助等就与海洋强国建设相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与海洋相关的研究机构。
交通运输部下属的研究机构包括五个科研单位和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五个科研单位分别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运输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其中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部分研究方向就与海洋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研究院和大连海事大学的情况一一说明。
⒈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组建于1998年3月4日,是由分别成立于1953年和1954年的原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从事规划工作的部门成建制合并组成的,具有公路、港口河海工程、通信信息专业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内设综合运输研究所、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公路所、水运所、安全所、环境资源所和信息所等七大直属所,其中与海洋研究关系密切的是其下设的水运所、安全所、信息所等。
其承担的主要职责为:
●承担全国水运交通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建设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水运规划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编制办法的制定和修订,水运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开展与水运交通前期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评估和咨询工作;承担主要港口总体规划和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编制;承担水运重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后评价的代部审查(核)工作、承担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工作。
●参与全国主要河流水利、水电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组织研究并提出通航建筑物的标准、型式及其他通航要求;承担或组织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航运专题规划编制,代部参与有关协调工作。
⒉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水路交通运输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权威的综合性水路交通运输科研机构。作为水运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精,发展成为覆盖水运管理、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与规划、安全与应急、环保与节能、港口工艺与装备、自控与通讯、信息与智能化、航海保障等多个专业领域,集科研、咨询、工程及新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研发机构;具备了甲级工程咨询、环境评价、安全评价、港口工艺设计资质,并具有水运工程设计、水运工程监理、建设项目节能评价资质和职业安全卫生评价资格。是交通行业唯一具有港口设施保安评估资质的机构。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拥有一批国内外有知名度的专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属有三大平台和七大重点实验室,三大平台是水运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平台、内河运输网运行监测平台、溢油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决策凯发娱发com的技术支持平台,七大重点实验室包括港口物流装备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集装箱运输智能化行业重点实验室、水运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运职业健康技术重点实验室、交通节能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航运重点实验室和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挂靠有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支机构、3个中国航海学会分支机构、8个经交通运输部批准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建有2个行业重点实验室、5个院级实验室和多套实验系统与装备。创立出版了《水运科技》《水运科学研究》《集装箱运输》和《船舶防污染》等多本内部刊物,按期向行业提供《水路交通决策参考》,定期发布中国港口股票指数和中国航运股票指数。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水运经济、安全应急、环保节能、现代物流、智能水运”五大领域为主、基本全面覆盖水陆交通运输各个方向的专业体系,每年近700项科研成果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国海运发展战略研究、长江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技术研究、智能化水面溢油处置平台、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等。拥有交通运输部edi技术服务中心、港口保安研究咨询中心、集装箱运输工程研究中心、港航法律研究中心、交通水运发展研究中心、交通水运安全研究中心、交通水运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水运安全评审中心、港口劳动安全卫生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和港口机械质量检测中心;拥有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试验场,建有“港口物流装备与控制工程 ”等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科院”)成立于1974年,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拥有一个本部两个基地,总占地41万平方米,科研用房和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天科院拥有: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路绿色建设与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工程泥沙、水工构造物检测诊断与加固技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3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以及天津市水运工程测绘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拥有配备先进的风、浪、流、泥沙、船舶、水工构造物模拟系统的试验大厅20座,建有长达440米、宽达100米的大型海港内河综合试验厅;拥有长450米、宽5米、深8~12米世界最大的大比尺波浪水槽;容量为500g•t、最大加速度为250g土工离心机的土工离心机实验系统工程;长90米、宽60米、深10米的离岸工程模拟实验池。
天科院下设15个科研中心和3个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并承担海岸河口、内河港航、水工建筑、环保生态、安全节能、设备检测、仿真与信息化、勘察测绘、岩土工程、风工程、工程管理及环境监理等领域的科研实验、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工作。
天科院拥有六大专业研究方向,分别为:
①港口航道泥沙专业:主要研究海岸与河口港址选择、港口减淤措施;河道水力学及泥沙运动基本规律、通航枢纽技术和桥渡通航水流条件研究等。
②波浪及水工建筑物专业:主要从事港口平面布置及波浪防护,波浪传播变形及输沙机理,波浪基础理论,波浪数学模型及新型海堤结构的开发研究等。
③港工结构专业:从事港口新结构的开发研究及码头结构的数值计算分析,码头结构的试验检测、评估、鉴定、修复技术的开发研究。
④环境工程专业:是我国开展环评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获得甲级环评资格证书的单位,可承担国家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劳卫评价、环境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抛泥区选划等科研任务。环保工程设计向研究、评价、设计、工程多元化发展,环境监理开创国内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之先河。
⑤原体勘测:获全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从事水文、水深、海洋工程勘察及地形、地藉、精密控制等测量工作,拥有地理信息系统、适航水深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仪、电子平板测图系统、gps-rtk导航定位系统等多种国内领先测量设备。
⑥安全评价: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天科院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技术、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技术、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技术、海岸动力及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平原河流航道整治技术、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水工构造物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水动力数值模拟技术、船舶航行安全技术等。天科院拥有多项国内创新成果,完成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精品项目,为我国重大水运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科院拥有国家级平台--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简称“国家水运计量站”),2015年3月获批建设,2015年3月16日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是面向全国开展水运行业计量检定/校准/测试服务的国家级专业计量站。目前拥有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交通运输部部门最高计量标准8项,可开展13项检测设备的量值传递工作。
天科院下设4个科技企业为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天津天科工程监理咨询事务所、天津东方泰瑞科技有限公司、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具有包括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在内的甲级资格证书十余项,主要从事海上与陆地勘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岩土工程测试监测和检测、环境工程设计与设备调试、水运工程港口航道设计、技术咨询与工程总承包等业务。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认证证书的认证。
在海洋调查方面,具有包括精密导航定位、海底水深地形地貌、海洋地质与物探、海洋环境等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和现代化土工试验设备近亿元。近60多项工程荣获交通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航海学会等单位颁发的科技成果奖,自2001年起连续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天津天科工程监理咨询事务所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大、中、小型水运工程及其辅助和配套项目监理甲级资质,拥有由48名高级工程师和56名工程师等组成的近200人的技术团队,先后荣获“2010-201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3年度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优质工程金质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和行业荣誉。
天津东方泰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集安全评价服务、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技术咨询、合理用能评估服务、工程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全国第一批取得国家甲级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第一批取得天津市合理用能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包括公路水路环境评价工作。
⒋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改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经停办后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正式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解放以后,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前身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系由1927年东北航警处创办的东北商船学校演变而来)、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成立于1952年,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专业学位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挂靠)等19个教学科研机构。在校本科生
学校拥有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4个领域)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轮机工程、环境科学等;拥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法学。拥有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海湾生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外还拥有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7名、“千人计划”教授2名、“长江学者”5名、讲座教授85名、客座教授491名。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
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像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龙轮和全国第一艘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也是世界最先进的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之一的--育鲲轮,拥有2艘国内最先进的无限航区远航教学训练机帆船“波贝433”。
大连海事大学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81所国际着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水路运输工程领域研究论文为主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收稿范围: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海洋环境、电子信息、控制、材料等工程领域的研究论文。并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下属的涉海研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的行政性事业单位,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负责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执法,并履行交通部安全生产等管理职能。国家海事局负责管理沿海航标无线电导航和水上安全通信;管理海区港口航道测绘并组织编印相关航海图书资料;归口管理交通行业测绘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水上搜寻救助,负责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日常工作。除了直属的海事局系统承担执法等管理职能外,还下设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和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承担相应辖区的港口航道的海图测绘更新工作。
⒈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为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纳入部海事局管理范围,委托天津海事局进行管理。辖区范围为北纬35度线以北至鸭绿江口5967公里海岸线的渤海及黄海水域和及黑龙江主航道水域,南北纵跨山东、河北、天津、辽宁、黑龙江等四省一市。主要承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凯发娱发com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主要承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凯发娱发com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设置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6个航标处;设置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天津通信中心、天津航测科技中心。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起源于1955年5月成立的海运总局海港测量队,1959年12月划归天津航道局,1988年7月划归天津海上安全监督局,更名为海测大队;1998年7月更名为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2013年1月更名为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负责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三省一市沿海海区共计52个港口、航道的周期性测量及142幅海图的出版发行工作。具体职责为:承担辖区沿海港口、航道测绘,辖区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海事测绘基础控制网、水文观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通航水域水深、水文等航海保障信息的检测、采集、分析和整理;有关航海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依据权限公布有关信息;测绘应急处置、水上交通安全和海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拥有专业测量船舶“海测0502”,及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纳、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水下机器人(rov)、gps定位仪(含星站差分gps)、浮泥探测仪、单(双)频测深仪、卫星通讯设备、精密光学测绘仪器、经纬仪、水准仪、hpd海道测量数据库系统和多种大型精密绘图设备等百余套国内外先进海洋测绘装备。下设测量队、数据信息中心、船舶管理中心、后勤事务中心4个办事机构,完成并推广了《中文全要素数字式海图编绘技术》、《天津港船舶引航系统》、《电子海图桌应用系统》、《海事测绘综合处理系统》、《激光验潮仪及水文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基于arcgis的电子海图发布系统建设》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天津通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交通安全畅通提供通信保障;水运通信服务、特殊通信服务、社会公众专项通信服务、水上交通秩序维护、水上通信电台执照与频率审批;根据发展需要,组织技术和财力,独立承揽通信信息工程方案策划、设计及通信信息工程工程建设承包。
天津航测科技中心成立于1988年7月,由天津航道局航测处技术科和维修科合并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航标、海道测绘信息追踪、科技管理为主要工作的综合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跟踪、研究国内外航标、海道测量政策、标准和技术动向,并为部海事局提出决策建议;负责部海事系统海区航标、海道测量发展战略研究并参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指导全国海区航标、测绘设备的维修工作;负责整理、翻译iala、iho、ferns、eahc等国际和地区的航标、海道测量组织的技术文件、标准和建议等。
⒉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2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整合了原上海海事局所属航标、测绘及通信等机构,属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副局级建制,纳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管理范围,委托上海海事局管理。主要承担辖区内北起江苏连云港辖区(纬度35°00′)南至福建东山(纬度23°40′)的南黄海和东海海域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和水上安全通信等航海保障工作,覆盖范围包括东海海区和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内河高等级航道。负责辖区航标建设维护、港口航道测绘及水上安全通信等基础性、技术性、保障性工作。设置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6个航标处;设置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上海海图中心、上海通信中心。
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始建于1955年,原名交通部海运总局海港测量队;1958年底,海港测量队一部分划归上海航道管理部门;1981年,上海航道局勘测处更名为上海航道局航标测量处,负责上海港及华东沿海港口航道测量;1986年,航标测量处与上海港务监督共同组建为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并设立局测绘处和海测大队;1999年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2013年1月更名为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
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担负着东海海区的港口航道测量、应急扫海测量、专项测量、计划外工程测量工作,并对所有测量成果质量负责;按规定管理水文业务,编制黄浦江、长江口、杭州湾及洋山港的长、短期潮汐预报资料;负责提供辖区内各类直接涉及船舶航行安全的地理信息数据;负责实施辖区内港口、航道的应急抢险测量工作;承担应急海图专项海图、工程图、包括相应海图的制作任务。
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目前拥有40个长期水文站,覆盖黄浦江、长江口、江苏及浙江部分水域,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发布的全过程自动化,水文站潮位信息的实时发布,潮汐预报表的年度编辑发行。除此之外,中心还拥有多波束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磁力仪、水下遥控潜器、测绘无人船等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测绘设备。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的科研攻关、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任务。
上海海图中心出版的海图
上海海图中心上海海图中心是中国海事局为适应航运发展、适应海事管理的需要,提高我国民用航海图书的质量,做到标准、规范、权威和统一,提高海事航海保障服务水平和沿海国海事履约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航海图书资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实现海图编、制、印和发行管理等一体化而授权的航海图书编绘制作及发行管理单位。
1996年,原上海海测大队开始进行国际标准(s-57)电子海图的研究,1998年6月,中国海事局开发完成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生成系统,2002年10月中国海事测绘在上海成立了电子海图中心,应用现代测绘技术,按照国际标准开发制作全国沿海电子海图,初步建成了海事地理信息系统,为智能航海、港口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信息平台。此后相继开发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更新系统,电子海图导航系统,形成了电子海图基础数据、更新数据制作和电子海图船舶导航应用的技术能力。如今,上海海图中心建立了符合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hpd海道测量数据库系统、caris gis海图制作系统、caris hom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图制作技术,以及大幅面多色海图胶印机组和快速制印的数码印刷设备等,具有专业海洋数据处理、海图、电子海图等航海图书资料编制、印刷技术能力与工艺。
截至今日,上海海图中心已周期性地更新出版各种比例尺的海图和各类引航图集、潮汐表、海图改正通知、港口资料等航海图书资料,内容覆盖我国沿海60多个开放港口和重要水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用航海图书序列,为我国的港口建设、船舶航行、渔业捕捞、资源开发、乃至国防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⒊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简称“南海航保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纳入部海事局管理范围,委托广东海事局进行管理。辖区范围为:东界线自广东、福建两省分界线沿东经117°14′经度线向正南延伸至北纬23°30′,再沿北纬23°30′向正东延伸;南界线至中国南海曾母暗沙;西界线至中越边境线;北界线至广州流溪河白坭河大桥。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凯发娱发com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该中心还将负责珠江水系、汉江、湘江、岷江、赣江等江河水系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系统)建设、维护和服务工作。设置汕头、广州、湛江、北海、海口、西沙、南沙7 个航标处;设置设置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和广州通信中心,规划设置汕头、深圳、湛江、南宁、海口5个通信中心。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1955年5月,经交通部与海军司令部磋商,在广州黄埔成立了海港测量队,拉开了我国民用航海图书测绘的序幕。1956年底海港测量基地迁往天津,1957年海港测量队基地由天津迁往上海。1959年初,按照交通部的要求,海港测量队分家,相继成立了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上海海事局海测大队、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及上海海事局航海图书印制中心。2013年1月,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更名为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责华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港口、航道的周期性测量及140多幅海图的出版发行工作,主要从事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图编制、港口工程测量、水文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及控制测量、海岸滩涂地形测量等业务工作。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十分重视海洋测绘技术的研究,包括评估各个港区现行潮汐基准面的科学性、合理性,近海潮位控制技术,无验潮测量技术、远距离(跨岛)水准测量技术、动态潮汐与动态水深技术等。开展了测量设备及软件的深入研究,包括多波束测量理论与应用、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采集处理分析、旁扫声纳测量软件及数据处理方法、北斗及cors等技术及应用探索性研究,以提高中心海洋测绘技术实力。
多年来,广州海事测绘中心重视与香港海事处海道测量部的业务、学术等方面的交流,2002年7月,签署了《海图资料交换合作安排》,相互交换新版海图;2003年3月,对大鹏湾及蛇口与香港的海图基准差异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计算出“香港海图基准面“和”大鹏湾及蛇口的‘理论最低潮面’”的基准,解决了在海图资料使用上的疑问。同时,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承担了《西沙永兴岛渔业补给基地港池、航道扫海测量》等40多项测绘服务项目,涵盖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海域。并完成《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马六甲海域示意图》等19项专题图的编制任务。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目前共拥有专业测量船5艘,分别是海巡1760船、海巡1761、海巡1762、海巡17070船、海巡17071船,总吨位达1585吨。均配备了先进的水深测量仪器和多波束扫海设备,测量船安装了电子海图及ais系统。中心拥有的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单波束、多波束测深设备、侧扫声纳、前视声纳、双频识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浮泥探测器、磁力仪、测流设备、定位设备、制图设备、无线电搜寻定位系统、抗拖网海底安装底座等。
三、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下属的海洋救捞机构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她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同时,她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
中国救捞始建于1951年8月24日,2003年,正式组建了北海救助局、东海救助局和南海救助局3个救助局,和烟台打捞局、上海打捞局和广州打捞局3个打捞局,及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4个救助飞行队,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救捞网络。中国救捞承担了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责;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使其具备了应对和处置各类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了公益性应急抢险救助打捞的行业特性,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中国救捞负责船舶和海上设施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港口及航遣清障、沉船存油和难船溢油的应急清除;提供水上、水下工程作业服务;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救灾等抢险救助、打捞任务等。目前拥有183艘救捞船舶和11架救助航空器,其中10架救助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
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组建于2003年6月,是交通运输部部署在我国北部海域的一支专业救助队伍,主要负责我国北部海域及黑龙江干线,也就是绣针河口(北纬35度05分10秒、东经119度18分15秒)至平山岛北端(北纬35度08分30秒、东经119度54分30秒)的连线和北纬35度08分30秒纬度线以北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水上设施和我国北部沿海水域遇险的国内外航空器及其它方面的水上人命救助;负责以人命救生为目的的海上消防;承担以人命救生为直接目的的船舶和水上设施及其他财产的救助;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战备)、救灾等抢险救助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下设烟台、天津、秦皇岛、荣成、大连五个救助基地和一个应急反应救助队;拥有各类救助船舶21艘,其中,1940kw救助船舶5艘、3200kw以上救助船舶9艘、4480kw快速穿浪救助船1艘、快速救助艇6艘,分别部署在秦皇岛、大连、天津、渤海海峡、长岛、龙口、烟台、石岛、青岛等重点海域的12个长年待命点;在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直接领导下,在辖区水域部署救助直升机2架,固定翼飞机1架。
2016年7月21日,北海救助局组织
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演练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救助辖区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辖区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三省一市,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占全国的39.22%,岛屿海岸线8532公里,占全国的60.94%。救助责任辖区点多、面广、线长,区内南北主航线过往船舶密集,事故多,气象、海况季节性特点明显,救助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特别是长江口区、舟山水域和台湾海峡属交通运输部水上安全重点保障区域。下辖后勤保障部、救助船队、应急反应救助队、连云港基地、上海基地、宁波基地、温州基地、福州基地、厦门基地9个基层单位,并有国际海上救助联盟(imrf)亚太交流合作中心、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救捞》编辑部3个挂靠机构。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下辖救助船队,应急反应救助队,救助后勤保障部和广州、深圳、湛江、汕头、北海、海口、三亚、阳江8个救助基地。拥有各类救助船艇36艘,其中14000千瓦救助拖轮1艘,12000千瓦救助拖轮1艘,8000千瓦救助拖轮7艘,6000千瓦救助拖轮1艘,双体穿浪快速救助船4艘,其他船艇22艘,分别部署在珠江口、琼州海峡、西沙等重点海域的动态待命点值守。在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统一领导下,在辖区水域部署救助直升机ec225一架,海豚式救助直升机三架,在珠海、湛江、三亚3个救助飞机值班站点值守,形成海空立体救助体系。
烟台打捞局承担着中国北方海域的非人命救助、沉船沉物及遇险航空器打捞、难船溢油清除等国家公益性职责,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上救捞和海洋工程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应急抢险打捞为主业,以海洋工程、大件运输及吊装、港口经济、船舶修造为支柱,以房地产开发、海员职业培训为增长空间的产业模式。拥有各类船舶40艘。
上海打捞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中国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公司)成立于1951年8月,是中国最大的抢险救助打捞专业单位之一。担负着北起连云港南至闽粤交界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三省一市辖区内的海上环境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清障、沉船存油、难船溢油的应急清除及全国沿海地区所发生的突发事件抢险救难任务,并肩负国家指令性政治、军事、战备和救灾等应急保障任务。拥有各类拖轮和特种船舶44艘,主要承接国内外大件拖航驳运任务和海上石油服务以及深水起抛锚作业,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拖航运输、海洋石油船舶服务”三大主业。拥有三用拖轮 22 艘,主要为海洋石油开发提供船舶服务。拥有工程类船舶5艘,其中具有2500吨起重能力的大型浮吊船“大力号”,3000吨全回转自航打捞起重船“威力”轮,300米深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700吨打捞工程支持船“聚力”轮。还拥有200米和300米饱和潜水设备,3000米新型rov设备,水下导向攻泥器设备、海上溢油回收,1200吨和800吨、500吨等大中型打捞浮筒等特种设备。主要为海上救助打捞、海洋工程作业、溢油清污作业和各类水下工程提供服务。
广州打捞局拥有大型起重抢险打捞和海洋工程船、大功率拖轮等各类船舶41艘;有码头、船厂、打捞基地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有沿海打捞作业一级资质、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堤防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等工程资质。2007年4月至12月,广州打捞局采用前所未有的整体打捞方法成功将举世瞩目的“南海ⅰ号”打捞出水,创造了打捞新技术新工艺,开辟了水下考古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专业打捞队伍的雄厚实力和进取精神。
四、中国船级社
中国船级社(ccs)是国家的船舶技术检验机构,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国际船级社协会的正式会员。成立于1956年,总部设在北京。中国船级社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则,为船舶、海上设施及相关工业产品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提供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公证检验、认证认可服务,以及经中国政府、外国(地区)政府主管机关授权,开展法定检验和有关主管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船级社设有80多个分支机构,覆盖国内外主要港口,形成了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全球服务网络。目前,接受了40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授权,为悬挂这些国家或地区旗帜的船舶代行法定检验。中国船级社不仅在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以及相关工业产品领域从事提供检验业务,还在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型钢结构等领域广泛开展认证、审核、监理、检测、评估、试验、咨询、培训等服务。
五、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cttic):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受部委托拟订并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通信、导航、无线电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规章制度;代部行使部无线电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职责;承担行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运维、整合、保障等工作;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有关活动,负责中国国际海事卫星、国际搜救卫星系统的建设、运维和管理工作,并承担国内外相关应急安全公益性通信职责;承担行业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通信、导航、无线电和信息化的技术研发、应用和咨询等工作;承担中国民用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工作。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积极履行部赋予的行业信息化发展支持保障新职能,在行业信息化推动方面,为行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跟踪行业信息化发展态势,为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言献策,积极介入民用定位导航应用、道路运输信息化、水路运输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开展以北斗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策略研究、北斗重大专项交通运输应用示范、高分辨遥感卫星交通运输应用需求研究等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化工作。坚持"发展带动整合,整合促进发展"的原则,以积极的服务态度和坚实的技术基础,努力占领信息通信服务制高点,以服务国家、社会、行业和公众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需求。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对外以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名义( beijing marine communication & navigation company ,英文缩写mcn)代表国家行使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的管理职能。始终跟随国际移动卫星技术的最新发展,逐步构建了inmarsat全系列业务标准地面站,直接覆盖印度洋和太平洋,提供陆地、海上和航空宽带业务,形成了有序的销售服务、入网登记、帐务结算、网络建设、客户服务、系统集成、技术研发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并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各公众网建立了业务互连关系。结合通信信息中心所掌握的低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cospars-sarsat)、中国民用卫星导航系统、交通应急宽带卫星系统(vsat)及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gmdss)等资源,构成了全方位的卫星安全应急、信息通信和定位导航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多网络互联互通为主要特点的天地一体、全球覆盖、便捷通畅、无所不在的宽带卫星信息通信网络平台。
【编后说明】交通运输部下属的涉海研究机构应该还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因其隶属关系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故本文没有列入。同理,上海海事大学属于教育部序列,同样没有列入到本文中。从事交通运输的勘察设计院、航道局、航务工程局等隶属中国交建等大型企业集团,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列入其中。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等,对于长江口和珠江口等感潮河口均有一定的研究,但因主要负责对长江干线、珠江干线航运行使政府行业管理职能,故同样没有列人其中。在此,我们向以上提及的各个机构或单位表达歉意。当然限于能力与视野,交通运输部下属的涉海研究机构一定还有部分遗漏,敬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下一篇:全球运输:超大件货物怎样运输?